2025年7月30日清晨,日本千叶县馆山市平沙浦海岸上,有人发现了4头鲸鱼搁浅。据日本广播协会被一名前往海边查看海浪情况的男子拍到的。该男子表示,虽然曾见过鲸鱼搁浅,但4头鲸鱼同时搁浅的情形,非常罕见。据报道,有关部门正在确认鲸鱼的状态,并计划采取相应措施。
短短几个小时之后,俄罗斯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51°N,160.26°E)发生8.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8千米。 后来据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堪察加分所表示,这是1952年以来堪察加地震带发生的最强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7月30日早晨7时24分左右,俄罗斯堪察加东岸远海发生了8.7级强烈地震,引发日本及太平洋周边多国发布海啸警报。这一背景让部分日本网友猜测鲸鱼搁浅事件可能与地震或海啸有关。不过,据当地警方表示,鲸鱼搁浅的时间发生在地震之前,初步判断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针对7月30日日本千叶县馆山市海岸4头鲸鱼被发现搁浅一事,海洋哺乳动物专家王敏幹(John MK Wong)教授在查看了媒体报道的视频之后,提出了一个基于科学原理的可能解释。他表示,具体原因虽然还有待分析,不排除这起鲸鱼搁浅事件或与当天引发海啸警报的水下火山活动相关,但并非由地震本身直接导致。
他指出,海底大地震前往往伴随小型前震活动,而海水对声音的传导极为高效,这些地震产生的低频声波可能在深海中传播极远,容易惊扰擅长深潜的抹香鲸。近期日本周边地震频发,水下声波干扰增多,可能对抹香鲸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让它们在惊慌中迅速上浮,就可能引发致命的生理反应。
据王敏幹介绍,抹香鲸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齿鲸,它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那个巨大的方形脑袋,这部分能占到身体总长的三分之一,看着就挺特别的。它们的身体呈圆柱形,表面比较粗糙,有很多皱褶,而下颚则比较细长,上面只长有牙齿。它们名副其实的“深海潜水员”,能一口气潜到水下1000多米,甚至更深,主要就是为了捕捉深海里的鱿鱼。识别抹香鲸还有一个小窍门:它们的喷气孔不在头顶正中间,而是偏左边一点点。因此,它们每次喷出的水雾都会向左斜着喷,这是它们独有的一个标志。抹香鲸的分布范围非常广,而且,它们还会随着季节进行迁徙,有点像候鸟一样。雄性抹香鲸的体型通常比雌性大很九游官方平台多,成熟的雄性有时会单独行动,或者和一些“单身汉”们组成小群体。
王敏幹教授指出,抹香鲸等深潜型鲸类非常敏感于水下的声音。火山爆发引发的水下震动声响巨大,可能惊扰了正在深海中活动的鲸鱼,尤其是年轻个体,促使它们迅速上浮逃离声源。但是,这种突然的快速上浮可能引发严重的“减压病”——这是由于体内气体在短时间内失去压力平衡而形成气泡,可能堵塞血液循环系统,甚至导致脑部或心脏功能衰竭。王教授比喻说,这种情况就像打开一瓶碳酸饮料时气泡突然冒出一样,只不过发生在动物体内时,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此前,海潮天下曾经发布过王敏幹在1998年遇到一场6.7级大地震时、观察到的抹香鲸的情况。参见:《王敏幹:与鳁鲸与抹香鲸共舞,记1998年大西洋探险之旅 亲历亚速尔群岛6.1级大地震》一文。当时是他们去亚速尔群岛观鲸鱼,头几天还好好的、抹香鲸对人类也没有敌意、而且有点好奇;但1998年7月9日清晨,他们感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全村人都被惊醒。后来得知,东北部的一个岛屿发生了超过里氏6级的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地震过后,他再次出海时,发现大多数动物变得异常惊恐,稍有动静便逃走。这时人类再也无法再靠近它们,只能远远地观察它们在水面上的活动。“那次,我深刻感受到了地震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此外,王敏幹教授也提到,他曾观察到抹香鲸在地震后对环境声音极度敏感,有时连潜水员轻轻入水的声音都足以使它们迅速游离。他还特别指出,这次在千叶搁浅的鲸鱼中,有一头似乎是年幼个体(下图),从它短小的下颌、皱褶的皮肤可见一斑。王敏幹介绍道,通常,年幼鲸鱼对突发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是导致此次多头搁浅的一个因素。
当然,目前能看到的报道有限,虽然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这4头鲸鱼搁浅与当天的地震或海啸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以上只是专家给出的一个基于科学的可能的解释。
据悉,相关部门目前仍在对鲸鱼状态进行评估,并将采取后续处理措施。出于安全考虑,公开报道显示,目前日本相关部门已呼吁民众不要前往鲸鱼搁浅的海滩,尤其是在海啸警报范围内的地区。日本政府也正在密切监测海啸动态,并采取必要的防灾措施,以保障沿岸居民的生命安全。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