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月23日,“未来”号深远海绿色智慧技术试验船历时六年的科研攻关和设计建造,在江苏江阴顺利完成命名交付。
历时6年科研攻关和设计制造,近日,中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在江苏省江阴市命名交付。与传统科考船或试验船相比,“未来”号功能更多、用途更广,首创采用了全船模块化设计,可搭载各式各样的海洋科考和试验设施,能够满足各类深海装备海试验证、机动搭载与作业保障需求。该船还应用了先进的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智能航行操控、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等多种智能功能。
作为“移动的海上实验室”、深海科研“旗舰”,“未来”号填补了中国船舶与海洋装备实海验证中试平台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船舶工业自主化、智能化转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大公报记者 贺鹏飞南京报道
“这是我国在船舶工业与海洋科考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突破。”参与“未来”号研发工作的专家兴奋地说。“未来”号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其连云港中心建设,船体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采用全电力推进系统、双桨双舵,配备全航速减摇鳍,最大航速超15节,续航力达到10000海里,单次任务能够持续航行至少60天,其间无需外部补给,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
与传统科考船或试验船相比,“未来”号功能更多、用途更广。该船配备先进且完备的深海装备海上试验与作业保障系统、水下声学系统、月池系统和多学科、多功能实验室,甲板作业面积达1500平米。具备深海装备布放回收、运输储存,水面水下探测、通信与定位以及试验指挥调度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类深海装备海试验证、机动搭载与作业保障需求。
前述专家解释说,“未来”号可搭载各式各样的海洋科考和试验设施。例如,船上的月池系统就好比从船体直通海底的“垂直电梯”,可用于在航行或作业状态下安全投放和回收潜水器等水下设备。今后,“奋斗者”号等深海探测潜水器就可以通过“未来”号的月池系统,进行各种深海科考试验。
同时,“未来”号还首创采用了全船模块化设计。“船上有很多接口,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接入各种船舶装备和部件,让它们在随船航行中,进行实海工况测试。”中船集团七○二所所长、太湖实验室执行主任叶聪表示,“未来”号系统可实现动力电力、甲板机械、舱室机械、导航雷达、水下声学、智能系统、深海装备等器件、设备和系统的便捷加换装。
此外,“未来”号还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信息系统MarineNet和动态测试系统,能够实现全船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计算、管理、分析及应用,并实现船岸数据的互联互通,使该船能够充分考核各器件、设备和系统在实际海况、实船应用工况下的性能、功能、效能及可靠性。
交付后,“未来”号将从江苏无锡江阴出发,抵达船籍港─连云港开展一系列深远海试验。“未来”号将主要作为国产智能器件与系统的海上测试平台,用于执行绿色智能技术中试验证、深海装备水面支持保障和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服务等任务。九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