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重庆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1442.3亿元,占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9.2%,撑起了重庆外贸经济的半壁江山。其中,有一家民营企业正以其独特的创新活力与市场敏锐度,在新材料、新应用等工业化细分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
将一粒沙变成一根纤维,再将这些纤维精密地编织在一起,做出空气过滤纸,通过2000倍的显微镜,可以看到一场微观世界的结构革命。
这些被称为玻璃纤维的新材料,超细又柔软,但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因为同时具备隔热隔音、水火不侵的功能,在科研人员的眼里,它们就是中国现代工业领域的“混天绫”。
再升科技纤维研究院院长李志勇介绍,在飞机材料上有很多特殊的要求,比如要阻燃、防水、防潮,当然隔音和隔热是最基础的性能。这个火焰温度能达到1200摄氏度,它会红但是不会烧成一个洞或者烧破。
攻克了核心技术,成为全球仅有的3家能够生产“飞机棉”的企业之一,也让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航空级超细纤维棉量产技术的国家。
2021年,企业生产的第一批“飞机棉”正式交付并配套到首架C919上。从此,小纤维开始了大循环,美国企业也来下订单。
目前,再生科技获得的221项专利中,有91件是发明专利。在这面荣誉墙上,来自国产大飞机C919的试验认证还是被单列出来,因为这既是“硬科技”背后“软实力”的自我证明,也是对民营企业能更多参与“国家队”征程的期待。洁净空气 “飞机棉”的产业链再延伸
经过数年探索,如今,企业不但具备了与国外同类产品“扳手腕”的实力,还在不断延伸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生态链,开辟更多的新赛道,创造生产生活新空间。
毗邻重庆江北机场,咖啡馆和办公楼的屋顶就是航道。高峰时,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掠过,将“飞机棉”的创新成果改造成应用体验中心,是企业的一次大胆尝试。
再升无尘空调事业部总经理袁良华介绍,这个墙体和普通的墙有点不一样,里面用到不同款的“飞机棉”,正常室外环境噪声可能会在5060分贝,但是在这里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
把超细的玻璃纤维做到极限,再通过合理的比例搭配形成多孔结构分布,形成更多的碰撞和反射,减弱的不仅是声波,还可以有效地阻隔过滤灰尘、病毒以及空气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等。
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金明表示,他们把材料转化为装备,应用到比如医院、手术室,还有洁净车间的领域,还可以应用到汽车、高铁,未来还可以把它用到家装、生活、办公。
给新能源车电池安装“隐型空调”,给半导体材料打造无菌车间,给“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制“耐压盔甲”,从天空到深海,从国家工程到美好生活,一场核心技术赋能更多应用场景的实践开始全面起步。
一些重金投资国内市场的欧洲企业,也开始主动寻求与企业在洁净空气领域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