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挪威北极营地。火光摇曳中,中国科学家高登义的手指突然僵在一行英文上——CHINA。
泛黄的《北极指南》清晰记载:《斯瓦尔巴条约》缔约国名单中,竟有北洋政府1925年的签名!
这个瞬间,一份被遗忘66年的条约重见天日,最终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北极冰原。
斯瓦尔巴群岛的发现始于1596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但线世纪。当勘探队在其冻土下发现丰富煤矿后,挪威、俄国、英国等九国剑拔弩张。俄国提议“三国共管”,挪威立即拉拢英法等六国抗衡,德国则故意搅局要求扩大参与国——正是这个举动,埋下了中国入局的伏笔。
一战结束后,18国于1920年在巴黎签订《斯瓦尔巴条约》:挪威获得主权,但缔约国公民享有自由出入、经商、科考的权利。这种罕见的“主权与使用权分离”设计,实为列强妥协的产物。
1925年,法国向中国递出签约邀请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第一反应是警惕。一年前,法国刚制造“金法郎案”诈骗中国:法方强行将庚子赔款中的纸币法郎换算成金币,使债务暴涨四倍,中国被迫多支付8000万银元。面对同一国家的“好意”,段祺瑞在总统府拍案怒斥:“此等伎俩,岂可再信!”
转折来自外交总长的深夜密报。他逐条分析条约后发现:中国无需支付分文,只需签字即可获得北极权益。正值国内抨击政府丧权辱国,段祺瑞最终将签约包装成“外交胜利”上报。7月1日,中国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报纸仅登了豆腐块大小的通告。
此后半个多世纪,这份条约深藏民国档案。1980年代,中国探险家首次凭借条约免签进入斯瓦尔巴群岛,挪威边检官员见到中国护照时满脸惊讶:“这里从无亚洲面孔!”
真正唤醒条约价值的,是高登义1991年的发现。他在挪威教授家中翻阅《北极指南》时,缔约国名单上的“CHINA”令他浑身战栗。归国后直奔中科院:“我们在北极有法律立足点!”
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新奥尔松揭牌。门口石狮俯瞰冰海,研究室内仪器监测极光——这一切的法律根基,竟是1925年那纸文书。
签约时的段祺瑞,正深陷政治泥潭。三个月前,他为筹措军费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协定》,允许日军进驻东北,九游中国娱乐遭举国痛骂“卖国贼”。更讽刺的是,他此前还骗贷日本1.45亿日元拒不偿还,被日媒讥讽“甲午赔款全被他借回去了”。
但历史给出了戏剧性评判。1935年,日本人威逼他出任华北伪政权首脑,段祺瑞公开声明:“日本暴横,理不可喻!救国唯有自救!”随后南下上海保全气节。当他1936年病逝时,绝不会想到:自己最不被看重的北极条约,反而成了最持久的政治遗产。
今日黄河站不仅是科研基地,更象征国际法中的中国存在。当某些国家质疑“中国为何能在北极建站”,挪威政府总以《斯瓦尔巴条约》第8条回应:“各缔约国公民有权在此从事正当活动”——“正当”二字,包含科考权利。
当年签约的33国中,仅9国建立科考站。中国科考船“雪龙号”以此为枢纽,已开展12次北极科考,研究冰川消融对季风的影响。段祺瑞随手签下的名字,终在冰原刻下科学丰碑。
【参考资料】:《北洋政府外交档案汇编(1925-192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段祺瑞年谱长编》(中华书局)《北极权益争端与国际法实践》(国际问题研究出版社)《中国极地科考史(1980-2020)》(海洋出版社)《斯瓦尔巴条约法律效力研究》(挪威奥斯陆大学出版社)《高登义极地探险笔记》(科学普及出版社)《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洋军阀史话》(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重庆奉节一车祸致7死3伤,调查报告:肇事货车刹车失灵,九游中国娱乐现场有村民正在办丧事
法国小伙马库斯看完《南京照相馆》多次落泪:家族没有早些将照片呈现出来,感到很抱歉
苹果 iOS 26 备忘录工具栏选项增至 18 个,可根据情境自适应切换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