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杭州市学军小学求智校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了首届“童心实践周”活动。开幕式上,二十四面写满师生签名的漂洋过海而来的科考旗帜成为全场的焦点。通过这一活动,学校不仅展示了对南极科考的热情,也为孩子们的科学梦想插上了翅膀。
追溯到2024年12月,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将乘坐“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参加我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并向学军小学的学生们发出了“雏燕飞向南极”的活动邀请。这不仅是一次科学考察,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
科学家们与学校共同发起了旗帜征集活动,邀请同学们围绕南极科考主题设计旗帜图案。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学军小学的校园文化,也展现了学军学子对极地探索的向往。最终,经过评选,优秀的旗帜作品被制作成实物,承载着师生们的美好祝愿,伴随科考队员们前往南极,开启了特殊的极地之旅。
彩旗从上海出发,乘飞机飞过亚洲、欧洲,穿过大西洋和整个南美洲,来到智利蓬九游官方平台塔,登上了我国目前最大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承载着两千名师生南极梦想的旗帜,随着“雪龙”号穿越印度洋、太平洋、南海和东海,最终荣耀归来!
在学校的活动中,面向旗帜作者征集了活动方案,内容涵盖海洋生态、船舶科技等方面。最终,两名“幸运雏燕代表”凭借出色的方案获得了参观“雪龙”号的机会。4月9日,他们与老师一起,作为学校师生代表前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科考队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共同完成了旗帜交接仪式。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极地科考的理解,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理想种子。
在实践周开幕式上,来自海洋二所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考察队员们分享了一面面飘扬的旗帜背后,那些极地考察队员爱国求实、拼搏奉献的动人故事。张军林校长代表学校接旗,并寄予生动的期许。通过这些真实案例,孩子们不仅拓展了对极地科学知识的了解,更深刻体会到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的探索精神。
海洋二所的科学家们还向全校约2000名学生赠送了定制版明信片,并让孩子们在背面书写自己的南极梦想。这些明信片上由南极考察队员们拍摄的南极风光,让孩子们感受到壮美的冰雪世界,点燃了他们专属于自己的科学梦想。
杭州市学军小学是浙江省首批STEAM项目化基地学校,学校重视儿童科学创新教育,搭建科创平台,培育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自2018年起,学校开展“小河长”项目,学生成为了家乡河流的守望者,用画笔、歌声和行动宣传护水,成为科学公益实践的引领者。历经8年打造的“小河长项目”获得了诸多荣誉,成果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亚太年会论坛进行了展示。
“小河长”项目具有国际视野,关注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深化项目,2024年5月,学校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签署了长期科普合作协议,定期组织科普讲座、展馆体验。2024年6月,学校将举行海洋日研学活动,7月教师代表将搭乘海洋二所的科考船进行实践活动。
这段连接西子湖畔与南极冰原的缘分,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悄然生根。20世纪60年代,学军小学师生与海洋二所的官兵同游西湖,80年代海洋二所派出勇士参加首次南极考察,学军小学师生也曾参与欢送和凯旋仪式。这一段珍贵的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历程,更彰显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教育深度结合的永恒价值。
面向少年儿童开展海洋科学基础教育,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基础环节。学校通过与海洋二所的深度合作,探索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参与建设科学类课程等方式,将南极海洋科普资源融入小学科学教育体系,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科学组基于现行科学教材,整合海洋知识模块,开发拓展课程。通过《地球——水的星球》《海洋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等课例,引导学生理解海洋生态、洋流运动及资源分布。活动中,学生通过设计科考旗帜、模拟数据采集等,亲历完整的科研流程,深化实践育人成效。
飘扬的旗帜,见证了孩子们与南极的奇妙缘分,点燃了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雏燕们在“玩科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做科学”中提升实践能力。相信好奇与探索的种子,已悄然种在每一位师生心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